近年来,寿县以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,以文旅融合新业态、新场景为主线,进一步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景区文化品位、观赏体验和游玩情趣,用心打造一系列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旅新产品,提升景区功能和科技含量,全力推动寿县文旅融合发展,寿州古城文旅活动火爆出圈,享誉华夏大地及海外,各地旅客纷至沓来。2024年,寿县实现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、增长56.3%,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、增长33.7%,并获评全国县城旅游经济发展典型案例。
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中国书法之乡,中国文学之乡,是楚文化的故乡、豆腐的发源地。古称寿春、寿阳、寿州,历史上曾多次为都,屡次为郡、州等治所,也是全国唯一以“寿”命名的县。这里民风淳朴,传统文化底蕴浓厚,现代交通便利,名胜古迹众多,寿州古城、八公山、淮河融合一体、相辅相成,名播华夏。
“楚山重叠矗淮濆,堪与王维立画勋”。900多年前,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以这样优美的诗句,盛赞寿县山川之秀美。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寿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其所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特色,享誉海内外。三千年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,寿州之古,依然如故。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,巍峨壮观,周长7公里多,不仅有御敌功能,而且有抗洪之效。1991年淮河大水,寿县人只将城门轻轻一关,千年古城就将漫天大水拒之门外,保得城内15万人生命财产安全,再显城屹汪洋 “金汤巩固”的奇观。登临城楼极目远眺,“淝水之战”古战场尽收眼底,当年的古渡口,稻麦飘香,一片祥和。从古城墙上俯瞰城区,台观相斗,殿宇参差。元代学府孔庙,古色古香。国家4 A 级景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,气势恢宏,里面陈列国家一、二、三级文物数千件,直观地叙述着古寿春数千年的文明史,放射出生命的光彩和艺术的光辉。华东最大的教寺,几百年来完好无损,飞檐翘角,体式宽敞,寺院里庄严肃穆,粗大的银杏遮天蔽日。江淮名刹报恩寺,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,龙柏、石楠、银杏、古松掩映着金碧辉煌的殿阁楼舍,弥漫着佛家的神秘气息。大雄宝殿内清代的十八罗汉,形态迥异、造型生动。宋塔地宫内有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,出土过精美的金棺、银棺和“舍利子”。寿县城南的“天下第一塘”安丰塘,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,为全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,其历史比李冰父子兴建的都江堰还早300多年。安丰塘舟帆点点,渔歌阵阵,塘中有岛,岛中有塘,在此可感受到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意境。寿县城北的八公山,为道教圣地,淝水之战古战场。相传春秋时期老子、南华真人等在此传道。鸿篇巨著《淮南子》诞生地,天下第一块豆腐发祥地。从古至今,“登寿州古城 、揽八公仙境”八公山上、古寿州城、安丰塘畔游人络绎如织。同时 ,也吸引无数善男信女们祈福进香乞求风调雨顺、四季平安。
近年来,寿县依托寿州古城、八公山等为重点的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,全面释放文化和旅游发展活力、消费潜力,全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。同时,紧紧围绕游客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配套高标准、系统谋划项目,推进多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。安徽寿州控股集团、寿县寿州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以“楚文化”、“寿文化”为双核驱动,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,成功打造系列文旅品牌活动。积极推进多元化经营策略,2025年1至6月总收入800余万元,同比增长约18%。
寿县古城墙记录了寿县古城的历史沧桑,也是寿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识。寿县在做好保护古城墙完好的基础上,紧紧围绕古城保护和利用,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文旅IP。每年春节前,寿县都要面向全国开展古城四座城门的春联征集活动,并举行“城门挂春联”仪式。在春节期间举办“迎春礼”“入城礼”仪式,依托古城墙独特文旅场景开展跨年祈福、迎春撞钟、歌舞迎宾、寿州有礼、花车巡游、武士换岗等极具地域民俗风情活动,让旅客收获满满的仪式感、感受浓浓的地方味。
2025年上半年以“非遗中国年”春节系列活动以“一节两礼”为核心,助力寿州古城破壁出圈,春节期间寿县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86万人次,实现综合收入11.36亿元。4月10日至13日举办八公山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暨寿州古城物资交流大会,打造规模宏大的非遗民俗盛会,进一步放大活动品牌效应。4月3日至14日开展寿县中法音乐交流活动暨法国音乐大师班活动,包括音乐大师班、音乐家讲座、音乐快闪、音乐会专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,获中国驻马赛总领事馆专题报道,进一步提升寿州古城的国际知名度。随后依次开展了首届中国寿州盆景文化节、寿州古城第二届清明踏青纸鸢节活动、第三十三届全国城市中老年篮球赛、寿州古城“五一剧好玩”旅游季活动、寿县第二届“安丰塘杯”龙舟大赛等系列活动,寿县第二届“楚韵遗艺 青年传承”寿州锣鼓争霸赛等市场化活动,同时开展孔庙“金榜题名”、宾阳门“人心不足蛇吞相”等景点常态化演出,呈现出节日节庆活动、民俗文化活动、国际交流活动、文旅赛事活动、文旅市场商业活动的多点开花、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,各项文化旅游活动风风火火,红遍长三角。
作为豆腐的发源地,寿县豆腐制作流程十分复杂,要经历选豆、清洗、浸泡、磨浆、过滤、煮浆、点膏、冲浆、蹲脑、压单、成型、分割等传统工序。2017年,寿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。为充分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,寿县将非遗融入美育教学之中,通过开展“非遗+研学”“非遗进校园”等活动,拓展文旅体验新空间,丰富研学游、民俗游等文旅新业态,让学生们在研学中感受非遗等传统文化的魅力,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,更推进了农旅融合发展。
随着寿州古城创5A工作深入开展,寿县各涉旅单位,主动而为,营造良好创5A氛围,2025年新年伊始,寿州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超前谋划,拓展思路,充分发挥寿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,延续节庆、民俗等活动的产出成果,结合景区实际情况,推进周末常态化演出,包括:宾阳门瓮城《人心不足蛇吞相》景点剧、寿州州署《谯楼戏韵》戏曲展演、东大街总兵署《寿州武士换岗》《寿州举鼎比赛》交互式体验活动、西大街孔庙原创沉浸式研学体验活动——《金榜题名》等景区演出,覆盖城区核心景点,为景区常态化运营持续营造氛围、提升热度。特别是利用寿州孔庙和寿州游客中心研学、二十四节气馆、楚文化博物馆场地开展《金榜题名》、手工磨豆腐、古城观天记・节令寿州行等活动,已吸引合肥、淮南、蚌埠、六安、阜阳、肥西、长丰等周边市县50000多名学生100余次先后来研学、体验、交流。古城内外各项活动正火热开展。寿县寿州文化旅游公司还结合《淮南子》的节气智慧与当地特色美食“大救驾”,推出“24节气大救驾”系列产品,以美食为媒介,诠释节气文化,助力地方文旅与经济融合发展,深受游客青睐。寿州有礼汉服体验馆,作为寿州控股集团旗下汉服文化旗舰品牌,依托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,打造集汉服体验、妆造设计、主题摄影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空间。馆内汉服千余套,涵盖秦汉的庄重、盛唐的华美、宋代的典雅、明代的端庄……从战国的曲裾深衣到大明的马面比甲,每一件服饰都承载着中华服饰文化的精粹,吸引青年游客争相穿汉服游古城、拍照留念、打卡、发视频。
目前,寿县正厉兵秣马全力做好今年9月中下旬,2025年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年度冠军总决赛系列活动及2025年第七届“楚韵寿春城”文化旅游活动暨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直通赛各项工作。“一袭战国袍,缘起寿春梦”,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事业再添热度。